广西医科大学_院校信息库_阳光高考beat365平台入口,
发布时间:2024-10-17 15:57:37点击:
广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学校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1949年11月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1953年4月经卫生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学院,1996年5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现拥有南宁-校本部、南宁-武鸣校区、南宁-五象校区(在建)和玉林校区4个校区,共占地约3300亩
学校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教育部批准具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2020年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建的高校。2021年成为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大学的三所高校之一。2023年,作为广西仅有的两所高校之一入围2023软科世界大学排名1000强。2024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21名、中国大学参考排名第160名。
教育教学机构完善,实践基地齐全。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个和二级学院19个,建有实践教学基地170个,现有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和临床实习基地13家。学校建有目前为止广西最大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平台——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并先后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等称号。
师资队伍素质高,生源质量好、来源广。学校现有教职工3346人,其中,专任教师2436人,具有博士学位1234人,占比50.66%;正高职称835人,占比34.28%;副高职称959人,占比39.37%;硕士生导师1539人,博士生导师351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75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9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5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名,广西院士后备人选2名,广西杰出人才1名,广西八桂学者11名,广西特聘专家10名,自治区优秀专家36名,“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3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参加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学校现有在校各类学生61157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7840人,研究生9697人(全日制研究生5873人、非全日制研究生3824人),高职高专生7641人,中职生5484人,来华留学生及港澳台生611人,各类在读继续教育学生19884人。学生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和海外32个国家。
培养体系完整,学科实力强劲。学校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覆盖医学学科和本科招生专业。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设有广西院士工作站1个及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个、广西一流学科6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6个、广西重点学科9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学科全球排名897位,居全球前1.4‰。
专业设置优化,建设成果丰硕。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2个,培养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临床医学(2011年)、护理学(2011年)、口腔医学(2015年)、药学(2023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23年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通过教育部新一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近五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自治区级7个,一流本科专业学生数占在校本科生总数的比例接近85%。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8项。2018年,第一附属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精品在线门、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1门、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门、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2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案例3个,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60门。
优势特色鲜明,科研成果丰硕。学校在广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研究方面特色优势显著,在地中海贫血防治、区域高发肿瘤防治、血红蛋白研究、蛇毒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创制研究、、断指再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以及新发传染病等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部级科研平台6个、省级科研平台53个。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奖、广西科技奖等440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8项。其中,“十三五”以来新增省部级科技类奖项86项、发表英文高水平论文5519篇,包括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原创性研究。学校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广西医科大学学报》《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和《结直肠肛门病外科杂志》3种学术期刊。
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国际影响力日增。学校先后与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共约50余所大学、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重点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东盟各国的交流合作。设有生物靶向诊治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骨与软组织再生修复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地中海贫血防治国际研究和培训中心、中国(广西)—东盟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等多个研究平台。各直属附属医院积极开拓东盟国家医疗合作平台,建设有中国-东盟医疗保健中心(广西)和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学校连年获评来华留学教育先进单位,成为中国-东盟开放试验区来桂留学基地培育学校。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好。学校迄今培养了各层次医学人才20余万名。“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4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全国优秀员1人和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人。2010年、2018年两次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全科医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21年成为第一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和全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3年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近十年本科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30个百分点,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近三年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达99%以上。学生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次和二等奖2次、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银奖3项、第二届全国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赛团队特等奖1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国家级铜奖11项等100余次国家级学生赛事奖项。2016以来共获得国际体育赛事冠军1次、亚军1次,国家级体育运动竞赛前三名56次。2008年至今连续16年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2009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教育部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作为全国第一所医学院校获得教育部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21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展望未来,砥砺奋进。学校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和要求,严格按照“回归初心、以人为本、遵循规律、统筹兼顾、着眼长远”学校发展新思路,秉承“厚德励志、博学弘医”校训精神,抓实抓好“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大力实施“十大行动”和党建“六大工程”,积极创建“双一流”,奋力谱写全面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区域国际知名度高的国内同类一流大学新篇章!
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空间广阔。学校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学校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1940年校址迁至桂林;学校创建到新中国成立前,学校在战乱中六次迁徙校址,四次变更校名;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1952年由中央卫生部委托中南卫生部直接领导;1953年4月中央卫生部批准改称为广西医学院;1954年7月由桂林迁回南宁市现址至今;1996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
学校是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三所大学之一,是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建广西医科大学,标志着学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学校现拥有南宁-校本部、南宁-武鸣校区、玉林校区、国际医药教育交流与研究中心(五象校区,在建)4个校区,其中南宁-校本部总用地面积571.2亩,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22号;南宁-武鸣校区总用地面积1433亩,位于南宁市武鸣区武华大道武鸣段336号;玉林校区规划用地总面积900余亩,位于广西北流市与玉东新区交界处,玉林市教育东路延长线南侧、四所二队东侧、南流江西侧;国际医药教育交流与研究中心(五象校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351.84亩,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玉岭路以东、凤凰路以南、楞仙路以西、玉成路以北。4个校区共占地约3300亩。
教学机构完善,实践基地齐全。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即: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武鸣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全科医学院、信息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
学校现有140个实践教学基地(含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13个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医学人文技能培训基地,22个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函授站(其中区外函授站2个,社会函授站6个),5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武鸣医院),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第五附属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六附属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七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第八附属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第九附属医院(北海市人民医院)、第十附属医院(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民族医院(广西民族医院)、附属南宁市传染病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附属柳铁中心医院(柳州市铁路中心医院)、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附属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以及正在建设并准备运营的附属埌东医院,其中,“三甲”医院18所、三级医院1所、综合医院15所、专科医院4所,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国家临床教学示范培训中心”)、第二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是广西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引领了壮乡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
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图书及信息化资源丰富。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教学公共设施,学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临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广西医科大学集教学、培训、考核、科研、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是广西最大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平台,总面积12000平方米,设备设施2500余台件,建设有院企合作创新实验室、智能化OSCE中心、学生及住专培学员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区、专科技能及综合技能训练区、虚拟内窥镜训练区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3.32万多册,电子图书179.67万多册,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95个,学位论文670.96万册,音视频58246小时。学校教学科研信息网络功能优良,“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覆盖全校区及直属附属医院。
师资队伍素质高,生源质量好、来源广。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35人,其中正高职称599人,副高职称676人;博士生导师222人、硕士生导师817人;国家“万人计划”人选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1人;广西院士后备人选2人,“八桂学者”及“八桂青年学者” 10人,“特聘专家”10人,优秀专家33人,“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师团队)以及一批选聘任中华医学会专业学会常委、委员和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委近100人,还有一批优秀人才被选为国家级和省级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一批教师获国家级教学竞赛最高奖。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743人,其中本科生12257人、硕士研究生3904人、博士研究生(含在职博士)713人、留学生720人,高职高专生9149人(其中校外教学点“2+3”护理专业学生5854人)。博士后在站人员53人,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至今留学生来源国已达74个,是全国招收东盟留学生数量排名前列的学校之一。
培养体系完整,学科实力强劲。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是国家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共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1个、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1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其中2015年,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评广西唯一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广西院士工作站1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广西一流学科5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个、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6个、广西重点学科9个和广西临床重点专科19个。
专业设置优化,建设成果丰硕。学校现有本科专业28个,分别是:临床医学(含5年制、“5+3”一体化)、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法医学、儿科学、精神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临床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实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英语、翻译、运动康复、卫生检验与检疫、助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信息工程、妇幼保健医学。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临床、口腔、护理、药学、公卫、检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生物医学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8项等一批国家及自治区级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儿科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学校设有高职高专专业(方向)7个,分别是:医疗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卫生信息管理。
优势特色鲜明,科技成效显著。学校在广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特色优势,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如在区域高发肿瘤防治、地中海贫血防治、血红蛋白研究、蛇毒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创制研究、肝脏移植、断指再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研究领域。学校现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因检测示范中心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联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1个,南宁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高等级病原微生物三级(BSL-3)实验室1个,中国医学科学院地中海贫血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3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1个;广西教育厅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3个,广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6个,广西人才小高地5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含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18个;广西特色新型智库13个;广西生物样本库1个。“十二五”以来,学校作为牵头单位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前期专项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69项,项目数和资助额均居广西高校前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Genetics 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3377篇,“十二五”以来新增1493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奖beat365平台入口,、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自然科学奖共286项,“十二五”以来新增192项。学校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广西医科大学学报》《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和《结直肠肛门病外科杂志》3种学术期刊。
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国际影响力日增。近十年来,学校先后派出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国外讲学、留学、进修、攻读学位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1000余人次;与美国、英国、法国、丹麦、瑞典、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医院或医疗研究机构、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接待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与科研合作1100多人次。组织学生出国(境)开展短期交流近300人次,接收国(境)外学生短期来校交流共200多人次。搭建研究平台,先后推进生物靶向诊治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骨与软组织再生修复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地中海贫血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际中心、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希腊等“一带一路”国家及东盟各国签署多方合作协议,开展“基于多学科团队学习和循证医学教育的牙科专业教育平台”中欧合作项目、教育部“‘丝路1+1’口腔医学教育援外”等项目,在大健康、海洋药物资源开发等多方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果。定期举办面向“一带一路”和东盟相关国家的高端国际会议,如“一带一路”国际地中海贫血防治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卫生青年论坛、中国—东盟医院管理合作论坛、全国再生医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中国东盟再生医学国际会议、中国-东盟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东盟急诊医学和应急医学救援高峰论坛”)、中国(广西)-东盟国际肿瘤精准医学大会、中国-东盟护理论坛、国际妇科内镜协会会议等,与“一带一路”和东盟各国共享科技成果。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项目和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院,预计2020年建成beat365平台入口,,同时,推进与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合的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平台建设及“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建设,着力增进学校与东盟地区国家医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打造东盟医学留学生首选留学目的地学校。
人才培养质量好,办学声誉不断提升。学校迄今培养了各层次医学人才6万余名,他们已成为引领广西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十二五”以来,本科生每年总体就业率均达90%以上;毕业生参加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率连续4年保持在90%以上;学生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次和二等奖2次、全国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第二届全国口腔院校临床操作技能大赛二等奖、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优异团队奖和最佳团队合作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连续两届全国病案信息大赛团体奖单项等百余个全国各类赛事奖项。学校2008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2009年获“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教育部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作为国家正式实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后的第一所医学院校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全国第三所医学院校接受并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试点认证;2013年成为教育部、卫计委批准的全国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64所试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具有典范作用的20所高校之一;2014年以来,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分别获泰国医学理事会和印度医学理事会认证;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口腔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医学院校获得教育部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接受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延长至2021年12月;2018年,口腔医学、药学获批增列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口腔医学获批增列为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获批增列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科医学成为广西唯一入选国家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19年,在第三方评估公司(软科)2019中国最好医科大学排名中位于第18名,位于国内各省属医学院前列。
梦想起航,未来可期。站在“健康中国”建设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员工按照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要求,秉承“造就本省人才,为本省之用”的优良办学传统,牢记“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着力实现“三大突破”,积极创建“双一流”,朝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地方医科大学”目标奋勇前进!beat365体育平台,beat365体育平台,beat365体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