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beat365体育平台,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长春召开
发布时间:2024-07-14 14:10:38点击:
beat365平台入口,beat365平台入口,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于7月6日至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成功召开,会议主题为“生态智慧城镇可持续发展与寒地生态规划”。
7月6-7日,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主办,吉林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设计研究院共同承办。
本次会议以“生态智慧城镇可持续发展与寒地生态规划”为主题,从理论和实践、学术和学科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全国各地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阶段、不同的地域范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生态规划的融合之道,尤其是对于我国寒冷地区的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深度交流。会议共包括学术报告17项,其中大会主旨报告4项,2个平行分会场报告8项,宣读论文5篇。会议还开展了长春市城乡规划展览馆、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的学术调研。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专委会主任委员许重光主持。许重光表示,本次年会主题是“生态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寒地生态规划”,这一主题不仅与当前生态规划研究的最新趋势相契合,而且特别考虑了本地地域环境特点。诚挚地希望所有专家和代表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为推动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院长孙一民,吉林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雷,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副处长到会致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张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院长
孙一民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承办单位表示了高度信任和诚挚感谢。他强调,生态专委会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分支机构中唯一以“生态”命名的专业委员会,肩负着促进我国城市生态规划领域专业学术交流的重任,并希望通过本次年会的召开,推动生态智慧城镇可持续发展与寒地城市生态规划新路径和新模式的持续探索。
陈雷向与会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吉林建筑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对本次年会主题的前瞻性和紧迫性表示肯定,也表达了本次年会对吉林建筑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吉林省的地域特色和寒地属性,并希望通过本次年会的召开为吉林省的生态智慧城镇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规划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6日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专委会主任委员许重光主持,四位专家学者围绕城镇可持续发展、传统生态智慧、生态景观基础设施、声音生态学等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凯院长基于我国城镇化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中国绿色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以及自然适应性的规划解决方案。以生态安全为前提,建立基于自然适应性的“精准适配”规划理论方法,创建精准分析、适应布局、动态评估的技术体系。一是开展自然生态与安全风险的影响分析,耦合宜居和安全空间量化要素,综合确定空间资源底盘;二是开展适应布局技术,提出城镇化分区和差异化建设模式,形成规划知识图谱;三是开展多尺度的城镇建设质量评估,形成数字化的监测平台。利用这一技术体系,在全国、京津冀地区beat365体育平台,、新疆开展了规划实践;提出了“多元、多极、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beat365体育平台,,奠定了近20年我国城镇空间发展的基础格局。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赵宏宇院长基于南北方地区生态规划面临的差异性问题,阐释了在地域面积广、受灾种类多的寒冷地区,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报告系统性解析了寒冷地区传统村落的传统生态智慧案例,总结了“传统生态智慧案例挖掘—生态智慧知识体系构建——现代转译后的低成本建造路径”的生态规划新思维,并分享了通过新技术研发、新平台创建及国际合作等措施,与“校企政地”多方开展合作进行低成本建造实践探索的经验和成果。
水石设计合伙人、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 AP认证工程师
张淞豪通过绿色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历程,推衍出城市生态景观基础设施更新的内涵,并强调基础设施更新应作为城市生态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重点在于与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开放及融合,且需向生态的更可持续方向发展及转换。随后,通过水文化生态园、环滇地区、净月中央公园三个案例的分享,深刻阐释了共生、共享和共建的理念。共生,即强调城市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重塑人与自然共生的环境;共享,即通过生态景观基础设施的更新使生态环境的益处和资源能够为社区和公众共享,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共建,即生态景观环境的更新过程中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设计、规划和实施,形成协同合作的机制。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讲席教授
康健教授在报告中首先梳理了声音生态学、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噪音控制的关系,强调城市和乡村生态规划中从人的感受出发来降低噪声的重要性,并指出从声学角度来看声景是可以被设计的,通过声景设计可有效提升人的身心健康、文化特色、区域房价。其次,对比中国和英国城市噪音差异,从城乡规划角度出发,倡导规划有噪声抵抗性的城市和乡村,解析影响噪声抵抗性的重要因素,提出了绿化降噪的原理研究、规划模式研究。最后,分享了如何有效利用与加强鸟叫、风声、水声等自然声,从声音生态学角度规划城市生态空间。
6日下午的学术分会场1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清基主持。4名专家学者和3名论文宣读作者围绕“生态健康与智慧人居”的分会场主题,从韧性城市规划、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寒地生态规划、城市群生态网络规划、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修复项目、空气环境与城市活动等方面作了精彩报告和学术分享。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曾鹏院长指出,城市系统正面临多维度风险带来的严峻挑战。韧性城市作为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与行动路径,如何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融合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城市韧性体现在目标适应性、能力系统性和过程持续性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探索韧性城市建设与治理的创新机制,即“适应性主动循环机制”“全要素韧性耦合机制”“全过程动态响应机制”,并从建立“发展一安全”共构的韧性发展模式、探索“时间一空间”交融的韧性发展策略、实施“行动一治理” 契合的韧性发展路径三个方面,提出城市韧性发展的价值体系、策略选择与行动路径。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beat365体育平台,、自然资源部寒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长聘教授
冷红教授的报告聚焦东北寒地城市,从寒地城市气候变化特征与预测、气候变化给寒地城市发展带来的风险、气候韧性提升的系统性和适应性理念以及气候韧性提升的规划策略等几个方面展开。报告中结合寒地城市原生气候特点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提出将气候适应性规划融入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气候安全格局,提升寒地城市气候韧性的适应性规划技术,加强气候适应性规划政策与机制建设等四个方面的气候韧性提升策略。
王昕晧教授介绍了两种差异迥然的城市应对灾害的韧性规划逻辑,万无一失(Fail Safe)和化险为夷(Safe to Fail),详细阐述了二者的重点和区别。万无一失的逻辑是追求稳定,通过严格的规划管理和建设把控,强化城市系统的抗性、遏制变化,从而力求达到完全杜绝城市系统崩溃停摆的状况出现;与之相反,化险为夷的逻辑则是承认和接受城市存在受灾失效的可能性,在这一前提下,允许一定程度上的功能减退或暂停,但通过降低外在不确定性和将系统内部损失最小化的规划手段,确保城市系统在面临灾害冲击时的容错率和恢复力,从长远视角促进城市长期的社会与环境的韧性发展。王教授继而结合国内外的案例对两种韧性规划理念进一步的阐述和剖析,最终提出结合两者使其相辅相成、突出各自优势的融合应用策略,及其指导现实规划的可能性。
邱微教授指出,松花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如何实现流域内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等多目标协同发展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该项研究基于松花江流域空间地理与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完整构建了松花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研究区内2000~2020年多期土地利用布局数据与动态变化的分析,全面核算食物生产、原料生产和净化环境等11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揭示其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变规律,深入探究耕地、林地和水域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对于合理优化土地资源布局,助力松花江流域生态稳定与发挥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并行具有重要意义。
7日上午的学术分会场2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吉林省科技厅生态智慧城镇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赵宏宇主持。4名专家学者和2名论文宣读作者围绕“生态韧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分会场主题,从健康城市、洪涝灾害事件的经济韧性、城市规划新技术、应对洪灾风险评估、面向鸟类多样性保护的住区更新、韧性景观视角下的寒地住区更新等方面作了精彩报告和学术分享。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吉林省科技厅生态智慧城镇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Andrew Heiskell国际教育创新奖提名人、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
Christopher Auffrey教授的报告由环境对健康存在巨大影响引申出健康城市规划主题。报告梳理了现有研究,总结出三方面健康城市规划的策略:一是多方的利益相关方参与(Multi-stakeholder involvement),其中包括决策制定者和市民;二是依托相关评估研究结果辅助规划决策(Evidence-based approaches);三是指定共同目标、各项决策协调统一共同促进健康(Promote health in all policies),且指出社会公平也应该被纳入考量,也是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指标。同时,促进健康的目标融入城市规划需要基于健康城市规划的益处的评价,他结合一系列案例、同类文章和过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辛辛那提市的数据),提出基于可持续性和韧性设计的健康建筑环境的相关理念及其实践应用的可能性。
Rainer vom Hofe教授首先从韧性理论的剖析出发,结合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平衡,基于经济韧性的理念,引入RCGE 模型(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Regional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用以估算洪涝灾害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他详细解释了该模型的原理,从模型所需的数据,到反映经济体多方面经济活动以及平衡关系下的经济运转和收支关系。基于此模型,可以对受洪灾影响范围内的家庭、企业和政府的经济和税收等方面的损失程度进行精确推算。RCGE模型的经济韧性评估研究,能够在韧性和经济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经济体的内外经济活动,结合海量数据构建起一个复杂但构架清晰的数理模型,为灾害影响的精确计算提供可能性,为指导现实规划和相关政策提出有力的依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龙瀛教授的报告聚焦于新数据、新要素、新手段的革新与实证研究。目前,城市数据的研究日益增多,促进了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的建立,报告从方法论、本体论及实践论层面分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颠覆性技术对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工作的影响,并批判了目前相关领域研究中数据分析、研究视角及实践应用的局限性,也介绍了主动城市感知方法、匹配新生活方式的空间结构研究及数字创新技术引领下,城市实验室在生态规划相关领域取得的突出成效,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在城市空间新问题和城市生态规划新挑战下,城市实验室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赋能生态规划设计及管理的潜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台湾成功大学规划设计学院副院长
张学圣院长强调现行对于气候变迁灾害冲击预测的研究,多着眼于针对未来气候变化,而政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乃至土地利用改变对灾害风险的影响关注较少,缺乏可同时处理时间、空间与人类决策三方面的分析模式。故从后撤管理强度与范围切入,建构推动后撤之土地利用模型,探究不同规范之未来空间分布情形、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风险改善之差异性,期望得出较合适的土地管理方式和范围,藉以给予政策建议。他还以嘉义县作实证研究,在土地管理无限制、强管制、渐进式三种情境模拟下做出风险评估。研究结果可为调整气候变迁下土地调适相关政策的提出提供参考。
在本次会议上,5篇优秀论文进行了宣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刘恺希带来题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网络规划策略研究》的报告,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李玲作了题为《基于效益评估的生态修复项目提升策略研究——以深圳市华侨城湿地修复项目为例》的报告,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张铭泽同学作了题为《NUI-CV指数下空气污染物与城市活动时空关联研究——以沈阳市主城区为例》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的汤皓婷同学作了题为《面向鸟类多样性保护的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策略——以深圳市蛇口渔二村住区为例》的报告,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的刘紫桐同学作了题为《韧性景观视角下寒地老旧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哈尔滨船厂社区为例》的报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沈清基、彭瑶玲为论文宣读作者颁发了证书。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们调研了吉林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生态智慧城镇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了解寒地生态智慧城镇建设与建筑文化发展;并开展了长春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和长春水文化生态园(2019年获ASLA专业奖·综合设计类荣誉奖)等项目的调研,实地感受和深入探讨了城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寒地城市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本次年会以“生态智慧城镇可持续发展与寒地生态规划”为主题,源于习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重要讲话中的东北地区“五大安全”战略中生态安全的战略部署,结合寒地特殊气候背景,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就生态智慧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为寒地城市的生态规划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线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上海召开
会议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举办“生态文明建设的城乡规划角色担当”主题学术漫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