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优”优在哪?在事理、法理与情理的平衡中beat365平台入口,输出规则与价值!
发布时间:2025-02-19 12:40:36点击:
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冯丽娥结合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从事理、法理、情理三重维度,勾勒出一份优秀裁判文书应有的模样。
在“事理之基”中,她以证据为笔,精准还原事实,让冰冷的法律条文有了温度;在“法理之维”中,她用逻辑闭环回应社会关切,让规则在现实的复杂性中得以彰显;在“情理之衡”中,她以“平常人的良心”传递法治情义,让司法裁判有了人性的光辉。
正如冯法官2月14日在全省法院院长会上交流发言时所说:“司法裁判的温度,不在于让所有人满意,而在于让所有人被看见、被尊重。”这份尊重,是司法公正的基石,也是法治社会的温暖底色。在法治的道路上,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规则的严明,更是人心的温暖。因为真正的法治,不在云端之上,而在人心之间。
冯丽娥,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一级法官。从事行政审判工作10年,承办案件获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优秀业务成果二等奖、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精品案件”二等奖、宜昌市法院十佳优秀裁判文书,案例入选《中国法院2022年度案例》及宜昌法院行政审判典型案例,文书连续两次获评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
事理是法律适用的前提,更是司法公信的根基。获评第五届全国“百篇优秀裁判文书”的“某幼儿园诉市生态环境局备案案”中,核心争议是输变电项目变动是否属于需重新报批的“重大变动”。
我以“证据可视化”重构事实,将环评报告、施工图变更记录等证据按时间轴排列,对证据进行故事化、抽象化处理,从头到尾按顺序依次加入,再将“安全距离”等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表述,在查明事实部分,对当事人的顾虑详细回应说明,让当事人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对于判决书来说,查明事实部分力求通俗易懂beat365平台入口,,使用冗长的专业性词汇只会让我们远离人民群众。
法理是裁判的灵魂,但条文不会自动适配纷繁的社会现实。裁判者需用逻辑之线缝合规则与事实的裂缝。获评第六届全国“百篇优秀裁判文书”的“加装电梯行政许可案”中,低层业主的程序正义与高层住户的民生需求激烈碰撞,而电梯已建成使用,若简单撤销许可,虽彰显程序刚性,却可能让已建成的电梯沦为“法治废墟”。
为此,我构建“三段论+价值衡平”框架,引用《民法典》业主共同决策规则,明确“双三分之二”表决合法性,结合地方规范性文件,论证程序瑕疵可通过补救措施弥补,引入比例原则,权衡“程序纠错”与“民生保障”的利弊,确认违法但beat365平台,保留效力,最终电梯得以保留。行政诉讼的功能不仅是监督行政行为,更需在监督中实现“纠错”与“止损”的平衡。本案的“确认违法+责令补救+协调协同”模式,为类似民生案件提供了可复制的裁判范式。
习指出,“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背后有情有义。”所谓“情义”,无非就是普通人的情感、平常人的良心。前述“加装电梯案”中,我们直面高层与低层业主的利益冲突,提出“四维平衡法”(一是受益方的“看见”:要求高层业主主动协商补偿,认可低层业主的包容;二是低层的“必要容忍”:从老旧小区整体增值视角,引导低层业主适度让步;三是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协同街道、社区搭建对话平台,推动补偿方案落地;四是行政机关的“服务前移”:优化审批流程,兼顾效率与公平),以共情为基础,在规则框架内寻求最优解,最终既维护了法律的刚性,又实质性化解了矛盾纠纷。
司法权的行使有自己的界限,当不能直接实现当事人诉求时,我们应当尽量把道理讲清楚,把话说到老百姓心坎里。所以,才有了“利益平衡不是单方忍让,受益者应主动补偿受损者”“输变电线路符合国标,但孩子的笑脸才是最高标准”的说理,这是因为,我们办案,办的不仅是当事人的人生,也是公众的情感。每一个案外人都可以从案件里看到自己过往的体验,以及未来的遭际。
加梯案结案后beat365平台入口,,我收到低层业主的短信:“我们接受调解不是因为我们输了,是因为你把我们的委屈写进了判决书beat365平台入口,。”这让我更加坚beat365平台,信,司法裁判的温度,不在于让所有人满意,而在于让所有人被看见、被尊重。
裁判文书的生命力在于规则之严、逻辑之美与人性之善的共生,不仅在于解决纠纷,更在于通过每一份文书的“微观叙事”,向社会输出清晰的规则信号,在多元价值冲突中亮明立场,最终凝聚法治共识。愿我们笔下的每一份文书,既有逻辑锻造的钢铁筋骨,也有良知浸润的温热血肉。因为,真正的法治,不在云端之上,而在人心之间。
原标题:《全国“百优”优在哪?在事理、法理与情理的平衡中输出规则beat365平台,与价值!》